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通知公告>>正文

关于印发《湖北科技学院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2017年11月29日 17:13   作者:   点击:[]

 

湖科学〔201739

 

 

关于印发《湖北科技学院

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校内各单位、各部门:

    经学校研究同意,现将《湖北科技学院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湖北科技学院

20171121

 

 

 

湖北科技学院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推进湖北科技学院共青团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共青团各项工作,服务学校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根据《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青联发〔2016〕18号),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依照共青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工作格局,积极适应共青团深化改革新形势、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新发展和青年学生新特点,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活力,着力推进组织创新和工作创新,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学生按照党的要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牢牢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建带团建,加强党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自觉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团组织建设的各个方面、全过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坚定跟党走。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青年学生为中心,把准青年学生脉搏,了解青年学生心声,坚持服务青年学生的工作生命线,让青年学生当共青团工作和活动的主角,问需问策问效于青年学生,使我校共青团深深植根于青年学生。

突出重点聚焦问题。紧紧围绕提升共青团的吸引力凝聚力,扩大基层团组织有效覆盖面,抓住脱离青年学生这一本质问题,着眼根本,立足长远,着力破解制约我校共青团发展的思维定势、重点难点和体制机制问题。

统筹推进上下联动。着眼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既坚持全面统筹,做好顶层设计,又发挥基层团组织首创精神,鼓励学院团委和团支部先试先行、大胆探索,形成上下联动、合理推进改革的生动局面。

(三)主要目标

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一基本要求,通过实施学校共青团机构设置和工作运行机制改革,基层组织制度改革,工作方式方法改革,队伍建设改革,综合保障改革等立项改革,着力增强团员意识和组织吸引力凝聚力创造力,着力扩大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师生的工作覆盖面,着力提高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和学校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生力军作用,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二、改革措施

(一)改革优化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1.改革完善领导机构设置。校团委采取“5+x”的动态工作机构模式,设置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青年之声媒体中心)、素质拓展部、实践服务部,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任务,成立若干项目协同工作组。学院分团委参照校团委机构设置、结合同级党组织的工作部署、根据工作实际合理设置和调整机构。明确二级团组织统筹单位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教职工的团建工作,重在发挥团组织、引领、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职责,按照各类人群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指导团支部开展活动。

2.建立健全团干部联系青年和基层的制度。实行每个团委委员、专职团干部、学院团委书记每年做到“1+100”和“六个一”:实行直接联系一个团支部,指导一个学生社团,讲授一次团课,参加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带队一次社会实践,参与一项共青团工作课题研究;与100名青年面对面进行经常性直接联系对话。实施共青团工作由青年师生“众创众筹众评”制度,定期以多种形式召开面向青年师生的座谈会、通报会等,使青年师生更多地参与到共青团工作的设计、决策、实施、评议全过程。

3.构建项目化、扁平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对重点工作实施项目化管理,打造学校共青团特色品牌,深入挖掘“四进四信”“与信仰对话”等项目内涵;着力培育“揽月讲坛”“科技文化节”“社团嘉年华”“毕业文化季”等文化活动精品;科学设计“五四青年标兵”评奖等学生荣誉制度,形成健康向上、格调高雅、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畅通信息传递渠道,实现工作审批、任务下达、信息发布等有效扁平化,注重运用网络和新媒体技术推动工作;实行具体工作由专职团干部或团委常委牵头、团委委员或学院团委书记参加的扁平化工作机制,对涉及全校青年团员的专项工作进行研究、指导和谋划,制定校级层面的工作方案,同时也接受二级团组织、团支部和青年团员的咨询和建议。综合运用党政评价、师生评议、互学互评、第三方测评等方式,建立健全对二级团组织的评价考核制度,形成常态化,定期进行反馈。

4.完善青年学生建言机制。统筹青年学生有序参与民主建设,发挥校院两级团委委员、团代表、学生代表等按照各自职责和渠道积极建言的作用,就共青团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青年学生关注的热点、影响学校发展的难点,集中开展调研,科学合理建议;定期组织各类青年团员与校领导、相关部门进行座谈会、见面会、研讨会等,推动实际工作。

(二)改革健全基层组织制度

5.构建党委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在学校党委领导下、以学校团委为核心和枢纽,形成以学生会组织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体,以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为外围延伸手臂的“一心双环”新格局。落实学生社团校院两级管理制度,校团委履行学生社团的主要管理职能,统筹管理、支持引导全校学生社团规范发展。各学院、各部门按照“谁指导,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所挂靠学生社团的日常指导和管理。学生会组织配合团组织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服务和联系。构建多层次社团发展模式,形成品牌社团扩大影响、特色社团打造精品、普通社团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

6.落实和完善团的代表大会制度。严格执行团的代表大会定期召开制度,校级团的代表大会每35年召开一次,学院团的代表大会每12年召开一次。坚决杜绝不按时召开的现象;切实增强代表性,团支部、非团学干部的团员学生和青年的代表比例不低于70%;建立校团委和二级团组织定期向团代会代表报告工作和听取意见建议的制度。坚持基层团支部直接选举制度,鼓励有条件的二级团组织在经同级党组织和校团委同意的提名人选中差额选举产生委员会成员和书记、副书记。

7.推行班级团支部和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突出团支部为核心的班集体建设,充分发挥团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理顺班级团支部和班委会关系,结合工作实际,明确班级团支部和班委会所有委员的工作职责,探索由班长兼任团支部副书记、班级联系会议制度,建立班团一体运行、协同工作机制,完善班团工作决策机制,评奖评优、人员推荐等重要事务须经支委会通过,由团员学生大会决定。班团相关委员可以根据各学院实际情况兼任。

8.巩固和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巩固班级团支部阵地,引导各基层团支部、全体青年团员参与团组织生活,提升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严格落实“三会两制一课”,认真做好团员教育评议和团员年度团籍注册。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认真开展各级团课。加强学院团委对班级团支部的统一指导。构建有利于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的组织模式,形成“多种模式、多重覆盖”的团建模式。加强团的组织全覆盖,强化以班级、年级或宿舍等建立团支部,依托社团、网络、项目化活动等建立临时团支部;深入实施我校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依托“优秀团支部”“优秀班集体”等评选,重点挖掘和培育团支部引领和凝聚青年的有效方式和特色,形成可推广的经验。

(三)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9.优化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体系。着眼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遵循青年学生成长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的客观规律,改革创新思想引领工作面向不同阶段学生、不同精神需要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以主题团日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依托“四进四信”活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等开展精准思想政治教育,结合重大实践、重大节庆日、重要会议和讲话,开展感染力强、教育效果好的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打造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工作方式,着力提升青年学生和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面向青年教职工开展“青年五四奖章”评选,大力宣传一批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岗位上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引导和激励全校青年锐意进取、开拓奉献。

10.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围绕学校育人的中心工作,根据《湖北科技学院学生第二课堂管理办法(试行)》,全面推行学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将其作为毕业审核的必要条件。针对学生思想成长、创新创业、文化体育、志愿公益、社会实践和其他等六个方面的参与需要,建立“第二课堂”管理体系,利用“第二课堂”成绩单客观记录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经历和成果,逐步实现与“第一课堂”教学培养方案接轨的人才培养“第二课堂”认证,为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单位选人用人提供重要依据。

11.强化实践育人教育教学体系建设。整体规划社会实践的组织架构和工作运行体系,将社会实践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学校未来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突出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加强与乡镇街道、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共建社会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在团组织的指导下自主设计社会实践项目,加强对社会调查选题、实施、总结等过程的指导,深化实践成果,形成政策建议的可靠支撑。实现青年学生全覆盖注册青年志愿者,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志愿服务管理运行模式;改进志愿服务认证、评价等工作,培育引导志愿意识;打造志愿服务精品,树立志愿榜样。

12.完善学生权益维护工作机制。树立群众观点,推进服务型团组织建设,关注校园弱势群体,协助做好对各类困难学生群体的联系和帮扶。进一步完善维护学生权益的组织化渠道和机制,在班级团支部中设立权益委员,在学生会组织中设立权益部,推动权益维护工作的校、院、班三级联动。推动“揽月青年”平台建设,线上线下联动,及时关注和推动解决青年学生在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等方面的普遍性利益诉求。

(四)改革完善团干部选用培养制度

13.改革团干部配备考核管理制度。打造专职、兼职、挂职相关结合的共青团干部队伍,校团委从青年教师中选认12名兼职或挂职副书记、从学生中选任至少2名兼职副书记;二级学院分团委从青年教师中选任至少1名兼职或挂职副书记,学生兼职副书记至少2名。校院两级团组织班子成员中,挂职和兼职副书记的比例不低于50%。挂职、兼职干部不占编制,不完全对应行政级别;挂职干部只转组织关系、不转行政关系。鼓励学院从优秀青年教师、学生骨干中选任兼职副书记。

14.完善团干部选拔和培养制度。从严选拔和管理团干部,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和“三严三实”的要求,做好各环节的把关和审核,把共青团岗位作为党政各领域锻炼的重要平台,为党组织储备和推荐可靠人才。建立团干部培训制度,注重团干部在理想信念、党性作风、团的业务能力、新知识新观点新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校级专职团干部和二级团组织负责人要在3年内轮训一遍;二级团组织要定期对所辖团干部开展培训和交流。根据青年干部成长特点和规律,采取交流轮岗、任职挂职等方式,把团干部放到基层锻炼,丰富团干部基层实践经验,有计划地选派团干部参加上级团组织和党委组织部门开展的挂职锻炼活动。

15.注重团干部的管理和使用。团支部书记每学年要向全体支部团员述职并接受团员测评,校院两级团委书记每年要向同级团的委员会做工作报告并接受监督。校团委书记班子要切实承担起团内监督主体责任,各级团组织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要逐级压实全面从严治团的责任,对落实从严治团不力的,要严肃问责。把团干部的转岗纳入干部交流计划,坚持严格要求和关心培养相结合,结合团干部绩效评价、能力特长等,出台相关政策制度,足部完善团干部校内转岗和校外流动的制度安排,努力形成团组织积极推荐、党委组织部门支持关心团干部转岗输送的良好局面。建立健全学生骨干选拔考核、培养使用、淘汰退出等机制,努力打造努力打造信念坚定、品学兼优、朝气蓬勃、心系同学的骨干队伍。努力推行学院学生干部到校级学生组织、校级学生干部到上级团组织交流锻炼机制。重点加强校级学生干部管理考核,对于政治立场模糊、学习成绩不佳、脱离同学、不能胜任的学生干部要坚决调整。

(五)改革强化保障支持

16.落实党建带团建制度。将团的建设纳入学校党的建设总体格局,团建与党建同规划、同部署,将共青团工作作为检查考核学院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占比不低于10%。学校党委每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共青团工作。完善团组织“受同级党组织领导、同时受团的上级组织领导”的双重领导体制。将“推荐优秀团员作入党积极分子人选”作为学校基层团组织的重要工作职责,将“推优”纳入学校党员发展工作规划。学院团委结合团员教育评议情况向同级党组织推荐“推优”对象,积极配合党组织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协助办理好二级学院分党校、学校党校。

17.优化资源条件保障。支持各级团组织按照团章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学校团委的领导职数根据学校规模和工作需要确定;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共青团建设的意见》加强基层工作力量的精神,设置我校团委固定编制不少于3人。逐步实现校团委各部(室、中心)部长(主任)和二级学院团委书记为专职干部,按照科级正职配备和管理。学校按在校生人均不低于20元的标准划拨校级团委日常工作经费,并在活动场所、设备、时间等方面对团的工作予以保障。

三、组织实施

本方案由学校党委制定下发,校团委及相关部门负责实施,各二级学院党组织部署落实。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制度执行到位。校团委加强宣传引导,及时总结,发现和树立共青团改革先进典型,推广具有普遍性和借鉴意义的先进经验,形成经常性的工作示范,为改革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各级团组织要结合实际制定细化工作措施,及时反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稳妥有序推进改革。

 

 

 

 

 

 


湖北科技学院学校办公室      20171121日印发


 

 

上一条:湖北科技学院共青团发...   下一条:关于举办新闻出版广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