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态文明建设的号角在荆楚大地回荡,湖北科技学院教育学院联合附属泉都学校于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之际,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工程,以“点亮环保之心 绘就绿色未来”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这场融合知识启蒙、实践体验与情感浸润的生态教育行动,让环保理念在童心中生根发芽,为准教师群体搭建了校地协同育人的生动课堂。
图为 志愿者进行环保主题授课
三维课堂体系构建环保认知新范式
活动突破传统环保教育的单向灌输模式,构建起“知识启蒙-实践强化-情感升华”的立体教育体系。宣讲组志愿者化身“绿色使者”,通过动画演示、数据可视化等沉浸式教学手段,将垃圾分类的“四色密码”与能源循环的“生态密码”转化为儿童语言。在随后的“环保知识擂台赛”中,孩子们化身“地球小卫士”,面对“过期药品属于什么垃圾”“怎样计算家庭碳足迹”等趣味问答,展现出超越年龄的生态智慧。
图为 志愿者进行垃圾分类游戏
情景化实践深化绿色行为养成
“这张废电池卡片应该投进红色有害垃圾桶!”在垃圾分类实景挑战赛中,孩子们化身“环保侦探”,在模拟生活场景中精准识别40余种垃圾类型。志愿者设计的“垃圾漂流记”互动游戏,通过角色扮演让参与者体验垃圾从产生到处理的完整生命周期,促使环保意识从认知层面转化为行为自觉。获胜小组获得的象征环保荣誉的“环保小卫士”勋章,实现“荣誉-知识-实践”的闭环传递。
图为 志愿者进行环保主题绘画
艺术共创传递生态文明强音
在环保绘画创作现场,孩子们用彩笔勾勒“会呼吸的森林”,用彩泥塑造“会说话的动物”,在废旧纸板上拼贴出“未来生态城”。最引人注目的“生命树洞”装置艺术,收集了200余条童真愿望:“想让长江江豚来我家做客”“要给小树建玻璃房子”,这些充满想象力的环保宣言,配合志愿者创作的生态主题沙画视频,在社交媒体引发“童眼看生态”的话题热潮。
图为 志愿者合影
爱与责任双向滋养 生态文明薪火相传
当志愿者与孩子们共同清理最后一片落叶,这场双向奔赴的环保实践也播撒下新的火种。童真与责任在欢声笑语中交织,让“绿育未来”工程不仅成为孩子们的成长礼,更化作师范生教育信仰的淬炼场。未来,教育学院将以持续创新的环保行动,构建“青蓝接力”育人体系,让生态文明的星火在更多校园点燃。此刻,那幅绘满童心的“绿色地球”长卷正缓缓展开——我们期待更多人执笔,共同书写人类与自然的共生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