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 | 历久弥新茶文化 热情似火“三下乡”
——湖北科技学院疫后文化扶贫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调研纪实
本网讯(通讯员姜萌、阮烛、柳有炜)8月13日至8月14日,冒着炎炎烈日,湖北科技学院华锐博士率领其团队——疫后文化扶贫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深入汀泗桥、羊楼洞等地展开了为期两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此次活动,团队成员亲身感受咸宁市深厚的茶文化,深度了解咸宁市庞大的茶产业,并对咸宁市疫后文化扶贫情况有一定的认识。
8月13日上午,团队一行四人第一站拜访了汀泗长胜茶叶专业合作社。经验丰富的杨斌师傅首先带领团队成员去到茶园,给大家详细地介绍咸宁市久远的种茶传统以及茶树的栽植技巧,同时还亲自给大家示范茶叶采摘流程,教授大家茶叶采摘技巧。杨师傅说,今年由于受到新冠疫情及梅雨季延长的影响,很多茶园的新茶来不及采摘,高品质茶叶的产量大幅缩减,同时茶树没有及时修剪,影响秋季茶树保养。随后在杨师傅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来到了茶叶制造车间,杨师傅向大家一一介绍茶叶制作流程以及各种配套的机械设备,并向成员介绍如何制作发酵茶与非发酵茶,如何识别全发酵茶、半发酵茶和后发酵茶等。最后,杨师傅还介绍茶厂也在积极创新品种,迎合市场需求,减轻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
(图为汀泗长胜茶叶专业合作社杨师傅指导团队成员采茶。柳有炜 摄)
(图为汀泗长胜茶叶专业合作社杨师傅给团队介绍茶叶制造流程。柳有炜 摄)
(图为团队成员在汀泗长胜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场地调研。柳有炜 摄)
13日下午,团队第二站来到位于温泉市区的湖北凤来仪茶文化有限公司,该公司为咸宁市羊楼洞“川”字茶的最大指定经销商。静谧的环境,悠悠的茶香,吸引着团队成员对茶产品的探索,热情的曾经理一边展示茶艺,一边细细地讲述关于茶砖的知识:从种类来分,有青砖茶,米砖茶,黑砖茶……茶砖里的茶叶是采自于3到5cm的老梗老叶,以便于茶砖松弛有度,利于发酵。与绿茶相比较,茶砖是越老越好,越陈越香。欣赏完茶艺,曾经理带领大家参观茶柜上的各式砖茶,有便于客人直接冲泡的袋装砖茶,有精致包装的礼盒砖茶,有便于保存及发酵的传统块状砖茶,最后还有精致的纪念款砖茶,纪念品砖茶是工艺品,不宜用来冲泡,其口感相对于普通砖茶也会更粗糙,它更多的是一种纪念意义。最后,曾经理还给大家介绍了砖茶的销售情况,除了线下销售,公司还积极创新销售方式,在抖音和快手上开通线上直播销售方式,拓宽销售渠道,提振销售业绩。
(图为湖北凤来仪茶文化有限公司曾经理给团队成员介绍茶产品。柳有炜 摄)
14日上午,团队到达最后一站——赤壁羊楼洞中国青砖茶博物馆。在博物馆,成员们一边参观一边听解说员讲解,了解到羊楼洞是青砖茶的原产地,历史悠久。羊楼洞商人雷中万于清乾隆元年开办“羊楼洞茶庄”,其生产的“川”字茶砖以羊楼洞茶为原料,引观音泉水制作,经蒸汽高温压制而成。砖茶泡开以后,汤色澄红清亮,浓酽馨香,味道纯正,回甘隽永。徘徊在茶香四溢的博物馆,团队成员看到了一面面巨大的“茶墙”,一块块排列整齐的“茶砖”,惊叹于这种历史悠久、技艺高超的茶文化。据了解,羊楼洞茶主要销往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等西北地区和蒙古、格鲁吉亚、俄罗斯、英国等国家,成为当地一项重要的文化产业和经济支柱。与此同时羊楼洞古镇在中国茶业发展历史上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是中国“一带一路”茶文化的起点。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赤壁羊楼洞中国青砖茶博物馆。柳有炜 摄)
在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深入所在村镇,针对农村疫后文化生活状况,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等问题,与当地居民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完成了“疫后文化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的问卷调查。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通过此次茶文化的实地调研,华锐博士及其团队与咸宁传统茶文化来了一次零距离的亲密接触。华博士说,地方文化传统及其差异性其实包含着巨大的文化产业,如何利用这种差异性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是各地政府部门在扶贫上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对这次的调查活动也都有了自己的思考,来自崇阳县的姜萌同学说,她的家乡崇阳县也有很多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比如“提琴戏”、“众望”小麻花等,回去之后,她会带动家乡的同学,深入挖掘整理,并给政府及相关部门一些建议,以期达到通过振兴文化产业致富的目的。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然而受到年初新冠疫情的影响,各地脱贫步伐受到一定的影响。疫情过后,各级政府应积极面对,因地制宜,调整文化扶贫措施,以减轻新冠疫情对文化扶贫的不良影响,完成文化扶贫的工作目标,促进全国脱贫目标的实现,更好地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