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志愿服务>>正文

“鄂南长歌,非遗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三下乡:做非遗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和实践者

2022年07月11日 09:08   作者:   点击:[]


长篇叙事山歌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鄂南地区叙事长歌资源丰富,数量多、篇幅长,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为响应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号召,湖北科技学院“鄂南长歌,非遗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长歌发源处,以走访调研、摄影摄像等方式实地开展传承保护工作。

 

通理达目,藏馆定基础

六月底,实践团队先后走访参观了鄂南文化研究中心及咸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在何岳球教授与金顶挑馆长的介绍中,有着“中国近代汉民族长篇叙事诗代表作”美誉的崇阳长歌《双合莲》引起了队员们的兴趣,其主要情节、创作背景与发展历程更是令人惊叹,在得知越来越少的人能完整演唱《双合莲》时,团队立即与《双合莲》的传承人取得联系,在长歌保护等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后,制定了本次实践活动的详细规划,力求专业化、科学化。

寻根探源,实地看传奇

7月6日,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肖乐维的带领下前往崇阳县开展田野调查。上午10时,团队来到桂花泉镇三山村,村党支书丁强兵表示,三山村地理环独特,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历史更是悠久。不仅是崇阳县的红色基地之一,也是《双合莲》女主角秀英的故乡。

 

随后,团队实地探访了《双合莲》女主角邓秀英的故居。传承人龚益来先生在门前介绍了秀英为什么会有两个姓,男女主角是如何相遇相知等“背后的故事”。他郑重的说,《双合莲》作为崇阳县的文化名片,具有极高的研究与保护价值。据悉,崇阳县文化局及镇政府将会对秀英故居进行修缮,让这一文化遗产有“根”可寻。

 

下午,团队前往在杨林畈村新塘山,来到《双合莲》作者陈瑞兆诗人的墓地前瞻仰。相传诗人当年在听闻秀英的故事后感慨痛惜不已,日日歌诵至三百六十五日,这三百六十五段山歌编合至一起便是数逾万字的《双合莲》,陈瑞兆诗人墓也成为崇阳县的文保单位。为了表示对诗人的尊重与敬仰,队员们主动整理清除了碑前大片齐人高的杂草,让这位民诗泰斗的光辉不至于被掩盖。

 

 

存歌储唱,山水享天籁

在对《双合莲》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后,7月7日,实践团队以王英农庄为取景地,邀请四位歌师进行演唱。头顶炎炎烈日,实践团队与歌师们热情不减,摄制了八小时以上的演唱影像资料,存留了大量演唱精彩瞬间。预计在八月,这些资料将会整理剪辑为长歌保存数据和宣传MV出现在大众面前,为非遗保护与传承贡献出一份力量。

 

采民访众,市井晓魅力

8日,实践团队来到崇阳市区,进行街头调研采访。随机采访的结果显示:在崇阳县政府和人们的共同努力下,《双合莲》不再只是以歌师为唯一媒介,也不仅仅是在白事的场合演唱,而是以提琴戏、山歌大会等多种形式走进崇阳人民的日常生活,几乎让每一位崇阳人都耳熟能详,甚至能够唱上一两段。同时,《双合莲》在年轻人中也开始慢慢普及。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通过深入了解鄂南非遗长歌《双合莲》,其浓厚的艺术气息和深刻的社会意义也激发了队员们自觉传承保护非遗文化的时代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为增强文化自信底气,践行文化自信战略尽出应有之力,让更多的人领略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上一条:远方小院扎根绿水青山...   下一条:“四点半课堂”“益”...

关闭